邵阳,史称“宝庆”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,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。总面积20829平方公里,全市辖3个市辖区、7个县、1个自治县,代管1个县级市(北塔区、大祥区、双清区、邵东县、新邵县、邵阳县、隆回县、洞口县、绥宁县、新宁县、城步苗族自治县、武冈市)。市人民政府驻大祥区。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。
道教发展
20世纪30-40年代,曾经成立过邵阳县道教协会。1949年,境内拥有道教宫观257处,道教徒1369人。50年代后,有的宫观被拆毁,有的被工厂、学校、企事业单位占用,有的变为居民用房。道教徒或在土改中回家分田务农,或进厂做工,或摆摊行商和从事其他职业,讲究修炼的道教徒相继去世。由于没有道教宫观,全真派道士也变为散居道士,流散社会,自传信徒,分散行教,为人办丧事做道场,维持生计。1988年,邵阳市成立道教协会筹备小组。
2006年1月10日,洞口县率先成立县道教协会。2006年5月8日,邵阳市道教协会成立。2010年7月26日,隆回县成立道教协会。2012年7月23日,绥宁县成立道教协会。截止于2012年年底,邵阳市共有道教场所70处,其中宫观17处,固定处所53处,已经认定备案的道士218名。
湖南祁剧
邵阳流传最广的地方戏剧为祁剧。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深受祁剧影响。祁剧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,它又称祁阳班子,民国初年称“祁阳戏”,清末又名“楚南戏”,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。祁剧兼有高腔、昆腔、弹腔3种声腔,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形成永河、宝河两大流派,其舞台语言均统一使用祁阳话。
邵阳花鼓戏刘海砍樵
邵阳花鼓戏旧称“花鼓”。湖南民间小戏剧种,兴起于旧时邵阳县境,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称为邵阳花鼓戏。主要流行于邵阳市和邵东、新邵、邵阳、隆回、洞口、新化等县市,以祁剧宝河派戏白结合邵阳地方语言为舞台语言。20世纪50年代命名为“邵阳花鼓戏”。邵阳花鼓戏的音乐源于当地山歌小曲,在发展过程中曾受祁剧音乐、宗教音乐和说唱音乐的影响,演出风格诙谐、活泼、明快清丽。
滩头年画
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,产地在邵阳隆回滩头镇。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,滩头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:艳丽、润泽的色彩,古拙、夸张、饱满、个性化的造型方法,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,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。滩头年画从造纸原料的选择、纸张的制造、刷底,到刻版、七次印刷、七次手绘,一张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。从手工造纸到年画成品都在一个地方生产,在全国年画制作中极为鲜见。
隆回县民间美术以滩头年画为主。隆回滩头年画形成于唐朝李世民时代,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最后一代传人高腊梅创作了29个年画版本,其中有一版本《老鼠娶亲》。鲁迅先生在《朝花夕拾》中专门描述了滩头年画《老鼠娶亲》,并将该画视为珍品收藏,此画大英博物馆亦有收藏。
2003年,滩头年画在北京获得中国传统工艺品金奖,2006年6月,滩头年画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滩头年画是湖南唯一传统木板手工印年画,是中国“四大年画”之一,滩头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“现代民间年画之乡”。
名人
李自健中国旅美著名油画家,美国油画家协会会员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作品包括《山妹》、《孕》、《乡土系列》、《红花被系列》、《流浪人系列》、《母女系列》、《西藏系列》、《台湾乡土旧情系列》、《南亚风情系列》以及大型历史画《1937?南京大屠杀》等自选创作一百余幅。
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,近代中国“睁眼看世界”的先行者之一。著作主要有《书古微》、《诗古微》、《默觚》、《老子本义》、《圣武记》、《元史新编》和《海国图志》等。
贺绿汀原名贺楷,当代著名音乐家、教育家。著作已编辑出版的有《贺绿汀独唱歌曲集》、《贺绿汀歌曲选》、《贺绿汀合唱曲集》、《贺绿汀钢琴曲集》、《管弦乐六首》、《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》(一、二)、《贺绿汀作品精选》(音带二盒)